设置

关灯

第二百二十三章 借势(第1/2页)

    这可真是闻所未闻,饶是崔长陵自诩知道许多旁人不知的秘闻,对此事,都是一无所知的。

    怪不得王遇之吞吞吐吐,又怪不得,他连家中兄弟们都不敢轻易开口。

    谢泠会把这样的事情说与他知道,他二人的交情,要比崔长陵所想象的还要好得多。

    但王遇之是个有分寸的人,知道了这样的事,不论谢泠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与他知道的,他都不会再随随便便告诉别的人,真要是一个弄不好,就成了他和谢泠二人的过错。

    当年的兄弟相争,大家心照不宣,过去了这么多年,谁还敢轻易提起?

    古人说成王败寇,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现如今陛下端坐高台上,往事就只能是往事,来日史书工笔,都不会有只言片语的记载,更遑论清河长公主这一层了。

    “殿下当年怎么会……”这其实才是最令崔长陵震惊之处。

    王遇之竖起指头,冲他比了个噤声的手势:“我倒问过谢泠,他也说不大准,无非是这位殿下呢,要么是从小与陛下亲厚,或是同秦王殿下有些什么旧怨,再不然,就是她当年审时度势,选择了陛下,这就好比是押宝,她押对了,那就是一辈子的富贵荣华,押错了,也不至于送命。”

    崔长陵眉头紧锁:“但听你言下之意,怀疑徐五郎君的死,实则同清河殿下有关?”

    “不是说我要这么怀疑,是殿下她自己……”王遇之舔了舔下唇,四下去看了一圈儿,见果然无人,才敢继续说,“三郎登门,缘何是她拦了不让见徐家大郎君?这里里外外的,我总觉得奇怪。我怀疑,殿下自己心里有数,徐五郎君惨死,本就是为着昔日旧怨,人家为了报复她的。我估摸着,徐家人多少都知道,她就是怕徐大郎君说漏了嘴,所以才拦着不叫三郎见他。”

    “你要这么说……”崔长陵沉思须臾,旋即摇头,“按你所说,此事该是秦王所为,可秦王远在凉州,又有先帝无诏不得返京之言,河东柳氏也因当年的屯兵谋反之举,一门衰败了,秦王如何能在建康筹谋这样的事情?”

    “秦王是远在凉州,可世子,不是久居建康吗?”王遇之高高的挑眉,“世子是圣人养大的,建康城的一草一木,他都再熟悉不过。早年开府出了宫,要筹谋这样的事,还不是轻而易举?”

    崔长陵显然还是不赞同他所言,仍旧愁眉不展:“可你想过没有,这其中内情,陛下与圣人知道,清河殿下自己也知道,连太后都心知肚明的。现在徐五郎君出了事,秦王不是自找麻烦?我们不会多想,可宫里头,头一个就会把这笔账算在他身上。这些年,他在凉州,也还算是安分,好不容易陛下不那么死盯着他了,他偏这种时候又引火烧身吗?再说世子独自一人在京……”

    他略顿了顿,大概是思忖着这话该不该出口,但目光触及王遇之坦然的一张脸,就立时定了心神:“世子自幼入京,由圣人抚养长大,说到底,那是质子,就是陛下拿来牵制秦王,好叫他安分守己的。你都会怀疑,此事是秦王与世子里外勾结,筹谋策划,难道陛下会猜不到?”

    王遇之便沉默了下去。

    宇文氏没有愚钝至此的子孙,秦王当年也是能谋事的,要不是陛下早有防范,昔年吴郡一案,秦王不照样逼的陛下走投无路吗?

    难不成数年过去,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