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章 我的家境(第1/2页)

    我们山县的车站本就是临时搭建的,简陋异常,除了有几个岗亭和一个售票的小屋子以外,只有长长的一条月台,甚至连最起码的候车厅都没有,如果要等车,都是站在月台上等的。而且大部分的车都是来我们这儿运了煤,顺着铁路就向外地去了,是不返回阳泉市的。大部分时候坐车,回来的车算是比较多的,但出去的时候,就得等个把天才有返回的火车,然后和随行回家的工人们一块儿走,唯一的一点好处就是不需要花钱买票。所以山县很多人都愿意坐这趟车,毕竟一来不耽误时间,进了市里面能多转一转,二来呢是只用一张单程票就可以,也就两三毛钱而已,便宜嘛。

    山县位于阳泉市的正东边,地处丘陵,只因在县城后面有一大山,名曰“方山。”所以早年间就一直以“山县”命名的,从八年抗战全国解放一直到现在,这个名字都没有变过。别看这么小小的一个县城。各类的地产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什么铁矿了,煤矿了,铝矿了都有,十几年的“大yue进”钢铁大运动,把山县折腾了个不成样子,铁矿没挖走多少,倒是毁了不少山林,植被,整整过了三五年才算稳定下来,然而整个县城都被这乌烟瘴气的革命搞的混乱不堪。这都没算完,之后又遇上“特殊时期”,又一次把县城闹腾的体无完肤。

    就连一个月前,爷爷出殡都是悄无声息的,是万万不敢大张旗鼓的,左边是批评,右边是教育,如果这都改不了你,绝对会把你拉到主席和群众面前,狠狠的批斗一番的。那可是真是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回头想想同志的艰苦命运,绝对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总而言之,我所在的这个县城,是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之后残留下来的,当你一眼望过去的时候,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的沧桑和它岁月的痕迹。

    山县张姓,李姓居多,柯姓只此一家,那就是我的爷爷,柯山夏,这个我爷爷以前说过,早些年,我们是从外地搬来的,山县地域宽阔,但就是人口稀少,为了又块儿耕地,人都是四处的奔逃的。当然,我爷爷的爸爸,也就是我祖爷爷带着我爷爷就到山县了,当年我爷爷兄弟姐妹也是五六人,走丢了两个,饿死了一个,病死了一个,剩下我爷爷,祖爷爷好不容易才算是把我爷爷拉扯大。祖奶奶呢,爷爷说那会儿太小,不记得了,不过听乡亲们说好像是升我爷爷的时候难产死掉的。

    我祖爷爷和爷爷还算是勤快,活了下来,生了根留了后,之后我爷爷娶了我奶奶生了我父亲叔叔们,祖爷爷得病才去世。我奶奶我爷爷一直没有提起过,我也没有怎么问过,不过听说也是得病死的。那个年代但凡有点毛病,除了等死还是等死的。大夫也能医个伤风感冒什么的。在大一点儿的都是治不了的。总之我没有奶奶的记忆。

    到了我父亲的那一代,我父亲弟兄四个,我父亲是老大,柯远山,我二叔叫柯二毛,之后我三叔:柯三毛,我四叔:柯小毛。说起这个来,必须得讲一个爷爷给我讲过的故事,话说祖爷爷和爷爷都是一字不识的,而我爷爷的识字写字,还是在我父亲叔叔们都长大之后才学的。而我父亲的名字,柯远山三个字则是让一个走方的郎中取的,名字没啥意思,当时郎中,眺望着我家对面一个山头说,这山在远点就好了。谁知那郎中说的是风水,我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