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零七章 法传六柱 削足适履(第2/3页)

    界时忍不住口述的“二转之文”。

    武道之于归无咎、姜敏仪二人,分量有所不同。

    对于归无咎而言,这只是他随意采撷的诸道机缘中之一种但对于姜敏仪来说,这却是她发挥最大潜力的根本道途之所在,何其沉重。

    轻重差别,不言自明。

    但是这“沉重”是和归无咎对比而言。与那些土生土长的武域诸修相较,无论血脉出身,还是对这一方界域的维系、沉浸与感悟,姜敏仪却是稍稍“隔”了一层不若六氏土著之呼吸相通、水乳交融。

    但就是现在,随着上书二转之文的石柱立地生根,扎入武域六城。姜敏仪蓦然察觉,那一丝若有若无的隔膜已然烟消云散。自己与武道之间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联,再难被打破。

    在高塔第二重的樵愚、邹阳、蒲茂林、时力辛、子元吉、淳于坚白等六位日耀武君,皆是心中一震。

    这六人身为一氏之首座,各自皆有秘法、秘宝与本族治下取得联系。立刻都已探明,各自界域中的“第一城”,皆立下了一座相似的石碑。

    此事做完之后,少年遥遥一望,似乎甚是满意。

    少年又道“这倒也是一门奇法新立一道,肇始之人,所承之器不能差了。武道虽不以外物为能,但物性天成,合于妙道者,又岂在少数”

    言毕,少年摊开手掌。有七八外物环成一圈,在其掌心浮动。

    归无咎、姜敏仪对视一眼,都有些惊讶。

    毫无疑问,姜敏仪,当是归无咎之后,第二位走上“武魂真宝之道”之人也是第一位践行此道的武道修者。

    武魂真宝之道,和仙门中的本命法宝一道相比,有一桩好处。那就是不必定要拘于结丹的一瞬,着手凝练。只消武魂成形,早些晚些,并无大碍。

    姜敏仪的本命法宝胚胎,自然不可轻忽。

    如全珠、魂珠这一层次的存在,固然可遇而不可求但以姜敏仪今日的地位,穷搜尽罗武道上下,寻到那最合适之物,也是当然之义。

    此事原本是料理诸事之后、离别之前,再仔细甄选没想到并不需要姜敏仪开口,元尊竟将其主动提了上来。

    以元尊之眼力初作筛选,自然胜过自己去大海捞针。

    归无咎凝神一望,品鉴元尊备选之物。

    大凡最上乘的宝材,形貌大都归于质朴,非圆即方物性亦异常纯粹,精炼唯一。

    观元尊所取出来的这七八件宝材,固然得了“纯粹”二字。但形貌就不敢恭维了,个个奇形怪状,宛若顽童捏成的泥塑一般。想来这是武道中独特的底蕴和和特色。

    不多时,归无咎便大致看出。这七八件宝材,件件都有九品宝胎之资。其中五六件或与“合德清襄玉璧”大致相若另外三四件,似乎还尤有胜过。

    归无咎心中暗暗点头。和整个紫微大世界、抑或九宗仙道文明相较,武道固然已属式微但若是拿完整的一条道法传承去和区区一家宗门相比,那体量上自然胜过不止一筹。

    反复比对之后,归无咎已然看清,诸件宝材之中,品质最高的当是一枚如锥似钉的黑石,只是未明气根脚。

    姜敏仪似乎与归无咎意见相似,同样中意于此物。

    此石之品阶,别的不敢说,紫微大世界中,西土二十二宗,绝无一家能够拿出如此等阶的宝物。

    但就在姜敏仪正要下手去取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