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章 天眼计划 二(第1/2页)

    不过,他的学术传播并没有什么起色,依然没有多少人认可他。一天他还在睡午觉的时候接到了周玲的一个电话。

    “明哥,醒了吗?怎么还在睡呀。”

    “怎么啦,昨晚熬夜写论文了。”

    “你的机会来了。”

    “什么机会呀?”

    “记得前年大同国际未来理事会执行的天眼计划吗?”

    “嗯,怎么啦,找外星人的关我啥事呀。”

    “这个计划最后选择的射电望远镜是在贵州平塘的FAST,大概有二十个世界各地的学者会聚集在贵州,并在这生活五年以上。很多是顶尖的学者,比如著名北美联盟华裔语言学家冯雷欧。还有一些行星未来理事会的,柯林斯米勒神父,波尔那娃博士都可能参与到这个计划之中。过几天冯雷欧博士会到北大进行学术访问。北大要进行一次欢迎大会,参与的人员不但是北大的学者还有学术界的一些大师级人物。我也给你报个名了,你可以通过这个会议接触到一些精英学术界的。”

    “算了吧,我没兴趣,他研究语言学,我是研究社会学的,彼此聊不到一块。我继续睡了。”

    “别呀,明哥,我已经给你报名了,这可是托关系的,校领导让你参加多少暗示他们认可你,你得积极地端正自己的态度。”

    欧阳明没等周玲说话,挂了电话继续睡了。

    不过欧阳明并非不当回事,三天之后当冯雷欧博士在北大学生礼堂演讲的时候,他偷偷地坐在了后排,观察着他。对于这个成名已久的青年语言学家,欧阳明其实早就有耳闻了。作为哈佛大学语言学以及人类学专业的天才,在获得这两个专业博士学位的时候也才二十出头,比起欧阳明获得博士的时候还年轻三岁。从这少年天才学者的身份上看,欧阳明对他充满了好奇。

    欧阳明坐在后排的位子上看着雷欧,那是一个英俊中带有几分羞涩和书生气的年轻人,个子不是很高,他说话的语速很慢,动作和缓,不张扬,和欧阳明动不动爱放炮不同,雷欧在别人提问的时候总是努力倾听,甚至复述主持人的问题,并询问自己是否理解了问题。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雷欧博士研究范围很广,不但研究过古埃及文、迦太基文、甲骨文,还对夏篆有所研究。我记得看过您大学时代的一篇论文,叫作《禹王碑考》,你坚定地认为禹王碑上所刻的文字就是夏篆,并且翻译了禹王碑上内容,你好像历史上第一个人成功翻译了禹王碑的学者,我想问下,您解读夏篆的根据在哪里?”

    雷欧擦着头上的汗水,显然这个问题让他紧张了起来。

    雷欧:说实在的,这个问题让我全身发热,我最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甚至不愿意提起。我写《禹王碑考》的时候也就十四岁,那时我在哈佛学远古代远东史。当时年轻人意气风发,只是去了衡山实地考察了两次,又在网络上找了些资料之后,就进行考证了。其实这种学术研究方法是很不科学的,你们不用太当回事,这篇论文只是一个年少年狂徒的习作而已,本身没太大的科学价值。

    我在研究《禹王碑》之前对甲骨文下过很大的功夫。我们都知道夏篆构字比起甲骨文要先进很多。很多人认为认为远古文字不可能更先进,从而否认夏朝的存在。其实甲骨文是俗语,有很多民间惯用的异体字,而夏篆是官语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