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29章:王振执笔(第1/2页)

    奏折南京的杨士奇派人送回来的,说的是在南京太子处理的两件大事,王振细细的看了一遍,然后又默默的在心里暗自铭记了一遍,确定自己看明白了,才合上了奏折,轻轻吐了口气,走近朱高炽龙床,轻声唤叫了起来:“皇上,皇上——?”

    “陛下,快些醒过来!”张氏轻轻推了一下朱高炽肥胖的身躯。

    朱高炽从鼻腔里发出“嗯“了声,缓缓醒了过来,揉着有些头疼的脑袋,对着帷帐外,沉声道:”看得如何?“

    王振显得有些紧张,躬身道:“回禀陛下,奴才看完了?“

    朱高炽哦了声,道:“说了些什么?“

    王振将身子又靠近了龙床,低声道:“奏折是奉命去南京的杨大人送回来的?“

    “南京?”朱高炽喃喃嘀咕了声,语气平淡的道:“杨大人说了些什么?“

    说了一会儿话,见皇帝没有生气,也没有不满,王振的胆子大了几分,声音提高了几分,道:“杨大人在奏折上说的第一件事,是今年南京的科举!”

    “科举?“朱高炽吃了一惊,声音提了几分,道:“科举怎么了?”

    王振道:“杨大人在奏折里说,今年的科举,依旧南北不平衡,与洪武三十年的南北科举案,有几分相识?有几个学子闹了些事情,不过被太子安抚了下来?”

    “哦——?”朱高炽应了声,跟着重重的吐了口气,自言自语的道:“科举终是以读书取士,不全靠蛮力升位,北方王气盛,南方文气盛,我大明王朝建国已有数十年,仍旧改变不了这个趣事,当年皇祖爷爷亲自策问,取录任伯安等六十一名,六月廷试,以韩克忠为第一名﹑王恕为第二名﹑焦胜为第三名,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确定南北榜,实属无奈之举,如今我大明国泰民安,北读书人日益增多,朕以为北方士子纵然不如南方士子,却也相差不少,谁知北方士子,终究不如南方灵气,读书比起南方人终究差了些?”

    朱高炽自言自语,似乎是在感慨北方人读书人如此不济,又或是说个自己凝听。

    王振没有说话,默默的站立在帷帐一旁,躬着身子,不敢有丝毫的挪动。

    朱高炽感慨了一番,继续问道:“杨大人的奏折上,可说了太子是如何解决这件事的?“

    王振道:“太子听取了杨大人提出按地区录取进士的办法,最后设立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法子。按规定,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南卷的以江浙为界限,有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五省,以及南直隶的应天、松江、苏州、常州、镇江、徽州、宁国、池州、太平、淮安、扬州和广德州。北卷则是山东、山西、河南和陕西四省,北直隶的顺天、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大名、永平、广平和延庆州、保安州,以及辽东、大宁、万全三个都司。”

    朱高炽细细思索了一番后,点了点头道:“按地区录取进士,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这样一来,南方士子不必怨恨北方读书不济,北方士子也不必嫉妒南方士子善于科考,各自相安无事,与南北稳定,的确是个好法子?”

    朱高炽神情显得极为高兴,呵呵笑道:“还有什么事请?”

    王振急道:“杨大人在奏折上还说,太子已经祭祖完毕,南京为陛下迁都所准备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