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268章:路人皆知(第1/2页)

    这史诚祖是解州人氏,他生长在盐池之滨,对朝廷盐法的利弊有深刻的研究。朱元璋洪武末年,史诚祖长途跋涉到南京,以平民的身份拜见朱元璋,陈述自己对盐池利弊的认识,向朝廷提出建议。明朝初年,中国知识分子稀缺,朝廷连地方官都派不齐。朱元璋采纳了史诚祖对盐法的建议后,也看中了史诚祖这个人才,就立即任命他为山东汶上知县。

    史诚祖在汶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作为,只是一心一意地为朝廷、为百姓服务。史书上称他“廉平宽简”,也就是在个人品德方面比较清廉,在判断官司时比较公平,对待百姓时比较宽厚,在执政手段上比较简易。在元末战乱之后,天下疮痍未复,国家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史诚祖这一套政治措施,很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平淡简易之中,史诚祖竟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起程,巡视天下,一直走到北京。他比较关心地方吏治,就派御史到各地巡察考核,御史后来向他汇报:“汶上知县史诚祖治行第一。”

    朱棣便下发了一份表彰的诏书:“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尔敦厚老成,恪共乃职;持身励志,一于廉公。平赋均徭,政清讼简,民心悦戴,境内称安。方古良吏,亦复何让。特擢尔济宁知州,仍视汶上县事。其益共乃职,慎终如始,以永嘉誉,钦哉。”另外还赏赐御酒一坛,金纱衣一件,钱钞千贯。算得上一个能吏,按说这样的一个人,也没什么好说的,更用不着上了这样的花边新闻,可这位老兄很争气,创造了一件历史,此公有循吏之名,活了一百一十五岁可谓是空前绝后,这些到也罢了,偏生这人明明是干吏,却一直在汶上县连续当四十八年知县,真是一朵空前绝后的官场奇葩,如此人物,若不上报纸,那才是奇葩了。

    除了这位老兄外,今日上榜的也有不少,杨峥看得有趣,忍不住将整个小报从头到尾的看了起来,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才看到了小报的主题。

    一看杨峥翻了一面,徐朗心头一紧,这篇檄文可是按照杨峥通俗易懂,又将大明种种好处付诸纸上,当然了还趁机骂骂胡氏王朝,甚至带上了黎利,这种显山不露水的笔法,一直是他最为得意的,可毕竟是放在报纸上,又是一等一的大事,心头还是有几分忐忑。

    杨峥先是眉头一皱,跟着猛的一拍大腿,忍不住叨念了起来:“伏以天讨有罪,聿兴吊伐之师;武功告成,爰举献俘之礼。渠魁尽获,海峤肃清。盖除恶必锄其本根,而绝患宁存乎萌蘖。安南逆贼黎季更姓名胡一元,及子黎苍更姓名胡者,僻居炎徼,负固海隅,豺狼之残孽,蛇虺之遗毒。戕贼国主,潜移陈氏之宗祧;荼毒生民,数犯朝廷之边境。攻围诏使,侵暴邻邦;僭称大虞,窃纪年号。酷刑威众,人怀孥戮之忧;横敛剥民,家被掊克之害。衔冤动地,无辜吁天。

    圣恩尝许其自新,狂竖怙终而不改。挤遏天朝之使,贼杀故主之孙。凶甚三苗,舜法岂容于原宥。罪浮征侧,汉兵必事于剪除。臣等恭奉制书,总率师旅,鹰周鹗,先云气而度斗南;貔虎熊罴,挟风威而逾岭表。既破重关之险,飞渡长江,遂拔多邦之城,歼夷群丑。乃乘破竹之势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