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572章 :山川萧条极边土(第1/3页)

    其四,每月小市一次,每次不过三二日。虏人擐甲市口之外,官兵擐甲市口之内,两相戒防,无异对垒。各夷或以羊皮,或以马尾,或以板木,谷米之数与口内军余互相贸易。原无奇货异产,每年所税银,少不过二三百两,多不过四五百两,俱佐前开赏功等项支用,这个要求是杨峥特意加上去的,通过了解,互市每年仅开一次,周期太长,尤其在每年春天,贫苦牧民缺少粮食的时候会出现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无畜者或驮盐数斗,易米豆一二斗,挑柴一担,易米二三升。或解脱皮衣,或执皮张马尾,各易杂粮充食。其瘦饿之形,穷困之态,这样的局面容易出乱子,鉴于此,杨峥提议在在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分别设立“小市”,亦称“月市”,每月一次,“小市”开市之日,蒙汉双方都派出军队维护市场秩序,保障贸易正常进行。三、“小市”中交易的商品主要是粮食等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小市”中,蒙古牧民以牛羊、皮张、马尾、毡裘、盐碱、柴草、木材等商品,向汉族商民换取粮米、布匹、锅釜、耕具、绒线及其它日用百货,“牛,米豆石余;羊,杂糗数斗;无畜,间以柴盐数斗,易米豆可一、二斗,柴一担易米可二、三升,这样做一来是方便双方百姓,二来也是彰显朝廷的诚意。

    其五,就是税收问题,互市说到底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互利的买卖,尤其是蒙古马匹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购买一匹蒙古马可赢利十五、六两银子,从中收取一定量的税收也是应该的,再者,这也是让蒙古人知道,不好好做生意,大明随时有收回的可能,想要和平就得遵循规矩,老老实实的做买卖,靠拳头的买卖是做不了长久的。五条规矩一出来,非但是文武百官都满意,就连百姓都说这次是大明开国以来最有力度的北伐了,告示出来的当日,杨峥就接到了内阁传送的奏折,检阅完毕后,杨峥也不含糊,当即让人送往了瓦刺,他相信在北方的另一端那个柔弱的中年男子一定等待多时了。

    但这一次杨大人却是算错了,因那个看似柔弱的中年男子非但没有焦急,甚至还希望大明的这道旨意来得更晚一些才好。

    山西古镇,亦称太原镇、三关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三关。山西镇防守的边墙西起山西保德县黄河岸,向北经河曲、偏关、内蒙古清水河县老牛湾,转向东行,至鸦角山又趋向东南,历神池、宁武关等地折向东北,过代县、繁峙等县北,抵灵邱县平型关。再由始转向南去,经龙泉关(今河北阜平县西)、固关而达黄榆岭(山西和顺县东),长一千六百馀里,从位置上看,这座城池的位置十分的重要,起着支撑加固大同镇边,阻敌深入的作用,所以时人对此城池的重要军事地位有精辟的论述,宁武关,“居两关之间”,为“东西要害”;偏关“西接黄河,与套虏仅隔一水”,“三关险要虽同,偏关尤急”;雁门关,是西部“大州之冲”,南部“郡县之路”,“皆为虏冲”。这一镇边“山势连亘,实天造之险固”,大明为了更有效地抵御蒙古人的侵袭,明朝于此设卫所,开军屯,修边墙,立烽燧,营筑堡寨。城堡修了多少,没人知道,因这里是军事重镇,大明与蒙古的世仇,使得这座边陲小镇战火不断,往往刚修建的城堡,很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