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046章:一步也不能退(第1/2页)

    倘若不闻不问,百官怎么下人怎么帝怎么以这次三杨的态度明显,先是鉴于两人在苏州表现不尽人意,罚俸禄半年,其次决定剥夺两人官职,不过是留是用,毕竟是大事,内阁也不好就此做主,便将这事儿丢给了吏部,吏部郭大人虽一直有那个心思,但在杨大人离京前一晚二人把酒言欢,早已解开了心头的疙瘩,说知己好友未免有些过了,但做到不落井下石,还是勉强能做得到,所以在收到内阁指令后,并有立即付诸行动,而是送给了皇帝,那意思很明显,皇帝你的人出了问题,您老人家先好给个意见。

    宣宗对于杨大人可谓是信任有加,折,只是淡淡丢出四个字:“等自辩疏!”

    这几个字儿态度不明显,这可苦了一干等着参奏的御史言官,本指望能借此机会好扬名立万一番,哪知道皇帝态度暧昧,让他们一时下难以下决心,于是在杨大人这件事上,朝廷难得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往日里上蹿下跳的御史言官,难得清净了一次。

    奏折通过大明的驿站,一路南下,与宣德五年年底的时候送到了知府衙门,杨峥对此事倒也不是一无所知,主要是他编辑的《大明士林报》早已将这事儿刊登了出来,虽说零零散散,但对于杨大人来说,将这些零零散散的信息加以收拢,然后去伪存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不难,但他并没有对此事采取任何的行动,一来,在他打击豪强,退还田地这件事上他算是顺应了苏州的形势,并不算错,既没错,那就以平常心对待便可,倘若表现太过心急,反而落了下成,其二,他也是通过此事来帝对自己的态度,毕竟是远离朝廷,谁知道自己信任度有没有下降,万一被皇帝疏远了,自己拼死拼活不讨好,那就亏大了,亏本的买卖可不是他的风格,两种顾虑在脑海里走了一遍,便让他有了决定。

    可以说我们的杨大人变了,变得比往前更加沉稳了些,所以才有了这种泰山崩于眼前不动于山的淡定。

    将朝廷的奏章遍,许久才听得杨大人轻叹了声道:“这个戴凤年倒有些本事,这奏折你,实则是苗头对着我,怪不得杨大人有所表示了?这样的奏折,换做是我只怕也唯有如此了?”

    况钟本就有些担心,听了这话儿立即面露忧色,道:“大人准备如何应对,眼下的苏州城大人可万万退不得半步?”

    杨峥笑了笑道:“退,谁说要退了,苏州能有今日,正是你我一步不曾退过的结果,今日若因富户退田而退,那明日保不准为了其它再退一步,苏州之所以乱了这么多年,固然有朝廷的原由,可谁敢说没有官员自我退却的因素在里面,我杨峥为官虽不长,可也知道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退,那些是该退的,那些哪怕是丢了性命也不可后退一步,苏州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局面,岂有后退的道理?”

    这几句话声音不大,却是落地有声,况钟就这么峥几眼,张好显稚嫩的脸上,多了几分从未见过的刚毅,让他没由来的对眼前这年轻的官儿多了些许信任,他暗暗点了点头,似下了某种决心,前的那张刚毅的脸,沉声道:“大人不退,卑职便陪着你不退,卑职不相信这天下就没有大人苦心的人?”

    杨峥回头眼自己眼前的这个下属,似从自己第一日来苏州就对自己或多或少保持了些距离,似这般二人说些知心的话儿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