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678.1731章: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第1/2页)

    比如,郑和他们就从诲外运回了大量的苏木,价格涨得吓人,除去苏木外,还有胡椒、芍药、丁香、豆寇、沉香、木香、龙脑香等等以及大风子、孽澄茄、血竭、硫黄、犀角和羚羊角等许多国内稀有紧缺的大量中药材。据统计,郑和船队在国际贸易中从海外进口的物品多达一百六十四种,单单包括芳香型在内的药材就多达四、五十种。可见,采办香料与番药,也是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经贸活动之一。这些东西,除了部分香料被统治阶级用作奢侈的消费品外,绝大多数都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必需的用品。这也正是一些海外的专家学者,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作香瓷之路的原因,只要郑和能用点心,随便运送一船回来,就是暴利,靠着皇帝的名头,赚取两百万其实也并不难,更别说其他宝物了,如今天下太平,不仅仅是百姓的口袋富裕,那些王孙贵族那个口袋不是银子满地,在宝物奇缺的年代,多花点银子,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对杨峥来说,西洋的宝物并不愁销路。

    当然了这是明面上的,暗面上的还会更多,有皇家作为担保,无论是风险,还是信誉,这都是天下商家梦寐以求的东西,这就是衍生利益,也将远远超过这两百万了!况且从杨峥看来,开海禁,下西洋因皇室没钱才得以顺利展开,未必能永远的下西洋,他毕竟多了几百年的见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所以想要西洋之行永远的下去,经济才是唯一决定的条件,这也是他与杨士奇商议以商业兴国的理念是一致了。

    见杨峥迟迟不肯说话,朱瞻基还以为他不答应,忍不住皱眉道:“怎么?杨爱卿也不想管朕么?“

    “你是皇上,谁敢管你啊?“杨峥心里嘀咕了声,呵呵一笑道:“皇上说哪里话,微臣只不过是思索如何给皇帝多赚点银子?”

    朱瞻基与郑和微微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那想到了么?”

    杨峥道:“想到了?”

    朱瞻基呵呵一笑道:“是什么?”

    杨峥道:“扯虎皮装大尾巴狼了?“

    此话一出,众人又是哈哈大笑。

    雅间的气氛再一次变得欢快了起来,三人喝着茶汤,说着话儿,不知不觉的天色差不得黑了。

    金英看了看外面天色,这时走上前道:”皇上,天色不早了,咱们该回宫了!“

    “哦,是么?“朱瞻基看了看窗外的天色,果然黑得差不多了,恩了声,站起身来道:”杨爱卿,郑公公拍卖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了?“

    杨峥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冲着朱瞻基一拱手道:“皇上,微臣斗胆想请陛下再为微臣写几个字儿了?”

    “你还要字儿做什么?”朱瞻基有些好奇的问。

    “招牌?”杨峥嘿嘿一笑。

    朱瞻基一愣,随机也哈哈大笑了起来,道:“你不说朕险些忘记了?”说完重新落了座,重新拿起朱笔,凝神细思了片刻,便提笔在纸张上落下了,“善为至宝!”四个大字,秀美多姿,俊逸洒脱,让人眼前一亮!“

    “好书法!“杨峥、郑和忍不住暗赞了声。

    朱瞻基有些得意地点了点头道:“善,此一字乃人生日用之至宝也。但凡存心说话、行事,此字俱刻不离也。此宝不独自身受用不尽,即子孙亦受用不尽。古人云:“但不可,始勤终怠,更不可,望效心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