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07章 皇上太客气了(第2/4页)

    和生活方式,希望让他们尽量和大明边民融合杂居,同时以先进的生产方式,逐渐渗透到这些以游牧和狩猎为生的部落中去。

    松的方面,是洪武元年时起,禁了胡语胡姓;洪武四年起,禁了胡礼;洪武五年起,强令蒙古人、色目人不许与本族内嫁娶,违者治罪……”这实际上也是朱元璋谋求民族融合的手段。还有比婚姻嫁娶更好的融合方式么?一旦他们与汉人结成家庭,其生活方式、思想意识渐渐就会发生变化,与夏浔的目的其实并无二致。

    但是夏浔反对这一政策,因为这种想法是好的,可实际上这种不合情理的行政性命令,根本不存在推行的可能。就像到了现代,法定婚姻年龄是二十多岁,可南方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根本不予理会,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照样嫁人生子,计生委的人敢去干涉么?闹大了就是民族性质的事件,只好听之任之。

    胡人的礼法虽不似汊人一般重视传承和祖宗,可是强迫其改姓更名、换一身汊服,这也是令其极为反感的,这种形貌上的变化,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本心,而且施行起乘非常困难。就像朱元璋不许没有功名的商贾、平民穿丝绸一样,只要人家家里有钱,大不了出门的时候外边套一伴布衫,在家里时更是一身绫罗,谁管得着?

    少数民族更是这样,这种强迫性的政令,只能让他们在户籍登记时胡乱取个汉名,出门在外时穿一身汊衣,而且这还是特指北京、大同等一带地方,在辽东地区对归附的部落,朱元璋担心他们骄悍野蛮,与汊人生事,对他们的安置基本上都是划地自治,这种情况下推行以上政策更是绝不可能。

    至于强迫的禁止本族内部嫁娶,更是有其令而根本未得施行。这是朱元璋理想主义的一个想法,具体做事的官员不想阳奉阴违也得阴奉阴违,这和元人划分四等人,对汊人和南人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固囿重重有异曲同工之妙,属于一种岐视性的戒备,除了挑起民族对立和不断的冲突,根本毛甚益处。

    这些强制性的同化措施,是急功近利的,它只注意到了这么做,历经几代之后能够达到的效果,却忽略了执行它的人,是有自已的感情和思想的,这些粗暴简单的政策,只会让一些真心归附的部落也觉得朝廷岐视他们、不信任他们,不利于怀柔和争取。

    这些事情,夏浔每一件都讲得非常仔细,反对什么,因为什么反对,赞成什么,因为什么赞成,理由讲完了就举出非常详细的事例,夏浔道:“辽东强迫嫁娶的极少,这条政令名存实亡。即便在有条件的地区强力推行,他们明明在本族内部有可意的佳偶,却得迫于政令,强迫另择婚姻。结果大多是制造了一对怨偶,进而造成两家的矛盾,然后便是两个族群间的冲突啊!”

    朱棣就藩北平二十多年,这些事他并非一无所知,对夏浔所说的“与其强迫融合,反而迫其对立,不如润物无声,虽所许时日更处,反而更见成效“的说法深以为然,朱棣轻轻点头道:嗯,联久居北京,这些事情也时常听说。你所说的这些,联大体赞同,只是所涉具体政策太过繁杂,一时理会不清,回头你上个详细的奏章划来。”

    夏浔忙恭声应是。

    朱棣目光一凝,又道:“所谓军队改制,又指什么?”

    夏浔深深吸了口气,说道:“一则屯田之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