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56章 绕不过去的坎(第2/4页)

    ,谁也不管谁,从级别上来说,刘思源还要在政府中的职位更加高一些。

    眼看最后的甜品都上了餐桌,刘思源忍无可忍,也知道如果自己不抓紧时机,好不容易等来的一次见面,将又要泡汤了,只要不管不顾的直接问王学谦:“子高,政府财政上吃紧,需要发行国债,但是你也知道国内的环境无法和美国、日本等列强相比……”

    刘思源说话还算客气,但也说出了国内发行债券的难度。公信力不够,政府执行力不足等客观原因的存在,让老百姓认购债券,无从谈起。

    尤其是政府甚至无法保证,在债券到期日,一个派系是否还在台上……种种不利的因素重叠起来,让民国的政府债券,成了世界上信誉最低的债券种类之一。

    刘思源也深知这其中的关键,所以说话多少有些躲躲闪闪,含糊其辞。

    王学谦表情吃惊,像是听到天方夜谭一样,就差没把手上的调羹掉在餐桌上,学当年刘备和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手段了。这让刘思源的心一下子给提了起来,心说:“这位不会是装什么都不知道把?”

    银行公会内甚至召开过紧急会议,对包销政府债券的安全做过反复的评价。得出的结论,作为财长的刘思源都不忍去看。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肉包子打狗。

    连老北洋的政府高官都纳闷,难道政府真的如此不堪?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无法做到?

    一开始,财政部的经济专家,还有官员,比如陆定等人,都是见识过日本大规模发放债券的情况的。也有一定的经验。认为银行公会的此举,多半是存着要挟的意味,比实际意义更加多一些。从而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大的利益。

    商人嘛!

    用的手段都差不多,万变不离其宗。

    可王学谦一句话,就让刘思源的这个想法,就听得,王学谦沉吟了良久,才开口道:“恕我直言,恐怕银行团近期没办法认购政府国债。不过,刘兄可以找找其他的门路。”

    刘思源追问道:“还请子高为为兄解惑?”

    “打从民国建国之后,借款维持政府运转都已经是常态了,曹大总统新上任,但支持者颇多,筹借三百万,应该不成问题。这个燃眉之急也就解开了。”王学谦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说话极不负责任。

    曹锟的支持者,都指着曹锟上台猛的捞一把。

    这时候。谁还会拿出大笔钱来,给曹锟造势?该做的,在直皖战争时期,在竞选的准备期,都已经做完了。这时候已经是收获的时候了,再投入,很多支持者机会担心血本无归了。

    再说,北方的商会,能够支持政府的也就那么一两家。

    晋商倒是有这个实力,但是晋商一直收到外来资本的冲击。这些年已经大不如前。

    王学谦没管刘思源的表情,继续说:“其实吾国国民还是对政府有些信心的,如果政府通过行政力量,发行债券的话,各地认购一定踊跃……”

    狗屁!

    刘思源差点气的将桌子掀掉,行政力量要是可行的话,还用发现债券?直接收税不是更加妥当?

    问题是,曹锟的政府控制力所到之处,都是穷的快卖孩子过日子的地方。政府高官也不敢提增税的建议。万一引发了民乱,最后屎盆子可就要扣在脑袋上了。

    当然王学谦还给刘思源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