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03章 抹黑(第2/4页)

    秘密,是因为知道的人很少,想要知道的人很多。可想要知道,却无法知道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就会冒出一个想法,会不会是有见不得人的东西,才千方百计的不让人知晓?猜忌几乎成为了本能。有些人打听不到消息,又出于嫉妒,就会在内心一遍遍的告诉自己,肯定有猫腻。

    王学谦会不会做出丧权辱国的事来,将民国的利益卖给了美国人?

    不用说,这样想的人还真不少。主要是因为民国都知道了美国的商业部长抵达浙江进行商业洽谈,可谁也不知道洽谈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久而久之,连支持王学谦的人都开始动摇了,原本那么高调的一个人,还藏着掖着,会不会真有不好的事发生吧?

    于是第一份在报纸上隐晦的提醒王学谦,要守住本心的文章就出现了。

    这样的提醒,很快被人解读成为知情者的解密。

    很快会让人想到,王学谦是做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要是一个普通人和一个美国人之间商量隐秘的事,也闹不出多大的动静来,想要卖国当汉奸,真没有这个资格。可王学谦不一样,他已经具备了当汉奸的资格,而且洋人会很器重他……这话很别扭,可架不住这么一个理。卖国也是要身份地位的,平头老百姓就是想卖,也没有门路。

    要说王学谦对于舆论报道,还真没有什么担心的。嘴长在人家身上,民国时代,文人是被彻底解放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念头都敢往外蹦。不像满清的时候,哪家报纸敢胡说八道……好吧,还真有,洋人的报纸可不看满清大员的脸色,他们是底气最足的。可问题是洋人不关心华夏人,也不关心华夏的高官们的节操。他们关心的是市场和利益。可要是国人想要痛斥政府不作为,政治黑暗等等,那就等着吃牢饭吧!

    这还是好的,要是赶在康熙爷的时代,一家子都要砍头。

    到了民国,文人们的春天真的是来临了。新文化运动说白了,是套在文人身上枷锁彻底没有了,没有规矩,没有约束的时代,真不能说是好还是坏。

    就像是社会一样,偷东西不犯法,估计整个国家的人都要没有廉耻感了。相比之下,造谣更没有责任了,本来就是躲在幕后,心理负担顿时小了很多。就像是在后世,很多人是语言上的巨人,在生活中缩的像一团风干的抹布,可是在网上,一下子牛气起来,仿佛就没有他不敢干的事。骂人,这算是个事吗?

    一开始,作为王学谦麾下情报负责人的戴笠,压根就没有注意市面上报纸的风向。觉得不过是有些人故意找不痛快的,派手下人去调差一番,也不了了之。仅上海租界布道路上(也就是四马路),靠近三一大教堂附近就有四百来家报社。大大小小的报社,每天都有开张的,也有关门的。

    别看杜月笙在上海手眼通天,可面对这些流窜在民国各个角落的闲散文人,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后不了了之收场。

    其实戴笠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主子王学谦,别说嫉妒,就是恨他的人也多了去了。不敢说仇人满天下,可民国政坛的势力不少都是对王学谦非常忌惮的,希望看他倒霉的人也大有人在。在报纸上说两句没影子的话,也不过是图一时痛快而已。用王学谦的话来说,这个世界上爱的人很多,恨你的人也很多,那么你就距离成功不远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