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26章 【立场上的分歧】(第2/4页)

    维钧来说,这是一场民国有史以来威胁最大的外交危机。因为英国派遣的外交团的规模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而且来势汹汹。可同时又是机会,如果王学谦能够顶得住压力,他完全可以为民国获得更多的利益条件。

    可苦于自己手中没有拿得出的底牌,反而北方长城沿线的局势越来越紧张,让他有种底气不足的担忧。可顾维钧还是想要掌握一切,至少在谈判桌上是如此。首要的是掌握一切的资源,这个要求被王学谦拒绝;其次,他需要掌握一切的情报,王学谦告诉他报纸都是骗人的,顾维钧不相信,他坚信王学谦的话水分太多,还不如报纸来的有良心。

    对此,王学谦烦不胜烦。

    当然他也明白顾维钧的心思,这家伙肯定也憋着一股子精气神,准备在这次外交谈判中大获全胜。如果真的存了这样的心思,王学谦也爱莫能助。

    说王学谦狭隘也好,自私也罢。眼下的他不是三年前,需要靠着北洋政府的承认获得冠冕堂皇的执政地方的大权。当然,他也可以学着南方的地方军阀的样,城头大王旗变幻,来完成政权的交替。可那样做的话,对于政府威信,推行政策来说会有很大的麻烦。底下发对的声音会更多,不得已,王学谦采用了捷径来提升自己的正统身份。

    可如今,他已经完全不需要这个身份给予的便利。他已经彻底完全的掌握了浙江地方政权,包括一些交通并不便利的区域。浙江、福建的政权已经牢牢掌控在了他的手中。他不需要外力的支持,就能获得足够的内部威信来执行他的复兴计划。

    其影响力已经通过铁路不仅仅抵达了衢州以外的江西上饶地区,另外通过铁路延伸,甚至到了湖南、江西、广东和广西的边界地区。

    可以说,南方督军里,不少人都已经要看着王学谦的脸色行事。

    比如江西督军陈光远,他就很聪明的有了依附王学谦的打算。而湖南的张敬尧,控制湘江地区都磕磕绊绊的,也急需一个外部强大的势力支持。

    原先张敬尧的依附目标当然是曹锟,但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曹锟远在北方,根本无法对他提供足够的支持力,而王学谦的横空出世,让张敬尧看到了希望。之所以没有像江西督军陈光远那样表态,是因为张敬尧担心王学谦还过不了英国人这一关。

    试想,在外交谈判中之中,如果王学谦能够完胜英国人,那么等于他一下子控制了长江以南两个重要的省份,只要他想的话。

    而顾维钧的立场是站在燕京政府,也就是大总统曹锟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这已经不符合王学谦的立场和需求。他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地位不同了,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将出现明显的变化。这是王学谦无法改变的,也是民国任何一个政客都无法改变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好吧!”

    王学谦做出无奈状,终于给顾维钧说了一句真话:“如果英国人再派舰队来,我只能投降了!”

    这话呛的顾维钧一阵的咳嗽,随后脸色通红,仿佛快被自己喉咙里的唾沫淹死的倔强青年,咬着后槽牙吐出几个字:“我不相信!”

    说完,顾维钧走了,最近他一直在和王学谦玩这样的游戏。用他的话来说,以真心换真心。因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