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愈演愈烈(第2/3页)

    

    以前,卡尔.戈罗霍夫还需要将这个古代遗物安全运送回家,现在遇到韩孔雀之后,一切问题都变得简单,现在他只要交付这只完美的象牙,就可以得到超过6万美元的好价钱。

    长毛象牙交易,在戈罗霍夫于1966年出生于西伯利亚北部时,几乎还不存在。

    他记得小时候,曾在他居住的乌斯季扬斯克渔村附近,看到雅纳河河岸上腐坏的象牙。

    苏联时期禁止自由贸易,许多当地人也认为,若扰动了那些象牙会引来厄运,因为他们相信,这些象牙来自于潜居在永冻层深处,如鼹鼠般的巨大生物。

    然而,这些古代象牙却深深蛊惑了戈罗霍夫,戈罗霍夫在物产丰饶的雅库特长大,这个地区的面积相当于印度,但今日的居住人口还不到100万,正式名称是萨哈共和国。

    当地相传,造物主在飞越这片区域时,因为太过寒冷,而掉落了丰富的宝藏:金矿、银矿、钻石和石油。

    但最让戈罗霍夫着迷的,是学校老师所讲述关于17世纪,拓荒者买卖长毛象牙的真人实事。

    几年后,他在图书馆的藏书里,看到20世纪早期探险家的照片:大胡子的男人站在科特尼岛上,个头在长毛象牙旁相形见绌,而船上堆满了象牙。

    “我总是想着那里是否还有更多象牙。”戈罗霍夫说道。

    谁也没料到,连戈罗霍夫也没料到,在苏联时代的矿场和工厂关闭后,几乎被遗弃的雅库特,长毛象牙会成为当地的经济命脉。

    位于雅库特的乌斯季扬斯克区,涵盖了面积相当于三个瑞士的冻原,人口在过去的50年间,从8万人衰退至8000人。

    如今,就算没有上千、也有数百名雅库特男人,成为象牙猎人,循着先人的脚步,挺过一样的严酷生存条件,追寻相同的旧石器时代巨兽。

    尽管看似原始,驱动这场“淘牙热”的并不是古老的冲动,而是强大的现代力量。

    苏联解体与随后而来的边境资本主义狂潮、大象象牙交易的国际禁令以及替代品的找寻,甚至是全球暖化的来临。

    在最近一个冰期末期,上升的气温,使得长毛象灭亡的命运更无可转圜。

    它们的草原栖地被淹没、缩小,象群因此困在孤岛上,这些岛屿也就是现在戈罗霍夫猎牙的地方。

    今日,形同长毛象墓园的永冻层受到融化、侵蚀,加上蜂拥而至的象牙猎人,这些动物因而逐渐重见天日。

    2012年9月,在俄罗斯的泰麦尔半岛上,保存良好的一只少年长毛象,因为它古老的一只脚,突出在半结冻的沉积层上,而被一名11岁男孩意外发现。

    然而,刺激长毛象牙交易的首要原因,是中国的崛起。

    从西伯利亚输出的长毛象牙中,约有90%最后都到了中国──估计每年超过60吨,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以满足中国热爱象牙的新富人士。

    需求的激增让某些科学家感到忧心,也为珍贵资料的流失感到惋惜。

    象牙就像树干一样,含有许多关于饮食、气候和环境的线索。

    连雅库特人都在猜想,这种无法再生的资源,到底多快会被掏空。

    尽管有数百万支、或许更多的长毛象牙,还深埋在西伯利亚的永冻层里,但它们已经愈来愈难寻获。

    曾有人寄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