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八节 纠结(第2/2页)

    和长风机器厂搬迁结束,正式投入生产,估计丰州的经济增会有一个较大的跃升,但是要赶上谷川依然有相当难度。

    谷川市去年的GDP就已经达到了三十五亿,按照其增,今年估计要在四十亿左右,丰州地区要想在三年之内追赶上谷川,也就意味着在经济增上每年要高出谷川五个百分点以上才有希望,这还要建立在北方机械厂和长风机器厂落户丰州之后能一下子把丰州地区的经济总量升一大截的前之下,否则,按照目前的态势,根就不可能。

    但就是这样也一样基不可能。

    李志远不是那种狂妄无边的人,他清楚谷川和丰州之前的差距和优劣势。

    谷川经济基础比丰州好,地势平坦,发展工农业的条件都相当良好,之所以落到了全省下游,主要是因前一任市委书记和市长之间的关系势同水火,前任市委书记是省里下派的强龙,而市长则是土生土长地头蛇,两人从一开始搭档就相互攻坚相互掣肘,四年间在双方的缠斗下,至少有三各处级干部和五名副处级干部落马,使得谷川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也是田海华在担任省委书记之后,才在去年断然调整了二人,彻底调整了谷川班子,这一年多时间谷川基上都是在调整状态,但是一旦谷川恢复到正常状态下,其经济增便会马上拉起来,李志远不认在正常状态下丰州就能追赶上谷川。

    但李志远也清楚,丰州地区也并非毫无机会。

    长风机器厂和北方机械厂落户丰州,将给丰州机械设备制造业带来一个巨大契机,两家国营大型企业只要进入正常生产,每年至少可以丰州增加六到八个亿的产值,加上带来的附属产业发展,增加十个亿的产值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单靠这两个大型国企的落户就要撑起整个丰州经济的发展,这无疑不现实,李志远很清楚这一点。

    而这一次邵泾川来丰州调研之后再离开时和他与孙震的单独谈话时也毫不客气的指出,丰州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存在不少问题,像丰州市、古庆县和开发区来该是发展更快扛起大旗的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发展反而不尽人意,相反像双峰、南潭和谁山这样条件不好的地方的发展势头反而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反差很难让人理解,这不仅仅是发展策略有问题,也和丰州地委行署在各县市区的班子配备上有偏差,需要引起丰州地委的重视。

    邵泾川在临走时也明确表示,明年他会抽时间再来一趟丰州,看一看丰州的发展情况,希望丰州地区的发展能够有一个崭新的变化。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志远不得不考虑得更多一些。

    李志远对陆民的观感也有些复杂,陆民是夏力行的秘书,和安德健的关系也比较密切,这些因素都是次要的,关键是陆民的表现太过于锋芒毕露了,这对于刚刚经过调整的县委班子,尤其是对威信尚未确立起来的县委书记曹刚来说,也许不是一件好事儿。

    正如蔺春生所说,陆民已经连续破格拔,从地委办综合科长拔双峰县委常委,半年之后又再晋升县委副书记,这样的晋升度可以说是相当罕见的了,如果现在地委又要把他考虑作县长人选,也许就真要引发内外各方面的质疑了。如果从这两方面来看,陆民的确不是双峰县长的合适人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陆民什么不能是双峰县长人选?

    这一次的考察,即便是曹刚也没有否定陆民在几项重大招商引资工作和对全县经济发展规划构想表现出来的卓越能力,这对于像双峰这样的县份来说相当重要,这也是让李志远有些犹豫的原因。

    如果换其他人作县长人选,那么陆民继续担任分管经济副书记,看似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陆民的表现肯定会让双峰的局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甚至产生巨大的内耗,对于希望看到双峰经济进一步高发展的李志远来说,这肯定不是一个好主意。

    那么就只有调整陆民,但这同样会影响到双峰现在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想到这里李志远也觉得有些头疼,那么让陆民担任县长呢?

    优点很明显,陆民可以很快进入状态,推动他的经济发展规划,使得双峰经济进一步快发展,缺点也一样明显,曹刚驾驭陆民的难度会更大,两人在工作的矛盾会激化到什么程度现在还很难判断,在这一点上还要看曹刚的胸襟气度和陆民的内涵修养。

    但这个不确定因素似乎要比否定陆民作县长人选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更容易让人接受,李志远有些苦涩的想道,这可真是一件让人难以抉择的事儿,作一个地委书记,居然会一个县长人选弄得这样进退两难,不能不说有点儿失败。

    也许是自己的胸襟真的不够宽广?李志远扪心自问,自己是真的不在意陆民和夏力行、安德健的关系,还是真的觉得对方现在还不适合这个位置?如果真是从双峰大局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彻底抛开夏力行和安德健这个因素影响,自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

    李志远叹了一口气,只可惜现实没有这么多如果,否则自己也不至于这么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