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一章 包令的使命(第1/3页)

    


    明军入台之后大力发展经济,基隆、宜兰、桃园等县大力发展集体农庄,在发展集约化种田之余,大规模发展畜牧业,建设果园、茶林。

    同时,各县乡还兴建了大批的樟脑厂、小煤矿、家具厂、皮革厂、小水泥厂、农具厂、水果、肉禽蛋处理厂等,数百个、上百种乡镇企业,以满足台湾地区人民群众的需要。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的流通,穿越团队在沪尾设立自由港,进一步加速了北台湾商贸的发展。

    台北北城区北面是基隆河,西面是淡水河,大明朝在关渡设立了海关税所,所有进出淡水河和基隆河的货物全从台北西城区经过,大稻埕周边地区因此也就成了重要货物集散地。

    茶、樟脑、硫磺、煤、染料等土产在这里集中之后运出,输进的日常用品入关之后,也在这里分散运往北台湾各地。

    明军大力开发新城区,更是带动了大稻埕一带的城市发展,原本荒凉的大稻埕周边地界已经成为全台湾最热闹的街市。

    十二月二十一日,大稻埕商贸公司董事长林佑藻爬上了高高的望楼。

    “呵呵!呵呵!~~”

    看着淡水河上往来的船只纷纷停靠在大稻埕码头上,林佑藻心里有说不出的痛快,幸亏自己当机立断,否则就是和黄龙安一样的下场。

    看到自己的死对头给大明改成了股份制公司,林佑藻心中很是忐忑。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大明财政部把下郊也改成了股份制企业。林佑藻听说顶郊有五成股份归大明,他也想送出五成股份,最终大明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入股,获得了大稻埕商贸公司三成的股份。

    林佑藻对大明朝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不说文治武功,光凭大明朝这商业运作的手法,就让他大开眼界,心悦诚服。

    大稻埕东门外,新建的台北北城区在短短数日内,俨然成了繁荣的都市区。房屋之齐整、道路之平坦、市井之气象却是前所未见,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了大稻埕。

    林佑藻他是铁了心要投效大明。下了望楼,他找来林佑民等人商量,打算拆除大稻埕庄的围墙,请台北衙门进行统一规划,让大稻埕与北城区连成一个整体。

    大明朝在大稻埕、艋舺之间开设台北市,只建城区却不筑城,这让很多人感觉不是很安全。大稻埕虽然是土围子,防匪防盗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有人立即提出异议,“咱们是不是再等一段时间再说,听说英咭唎、美利坚夷人的军舰今早已经杀到淡水河口!”

    “这个无妨!”林佑藻笑了,“听衙门人说,夷人此次前来,非为挑衅,只为贺喜沪尾自由港开埠。”

    沪尾是在十二月十日正式封区的。

    封区之后,沪尾自由港进入试运行阶段。所有外来货物进入沪尾一律免交关税,只适当收取码头使用费、仓储费,以及交易契税。

    各国商船只顿时蜂拥而至。沪尾油码头一带,来往进出人流极多,吆喝声此起彼伏。开埠的喜气还没有过,租下仓库门面的商人们都憋足了劲,花样百出的吸引来往客商。

    这个时候西方世界以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倾销商品的大市场。上海、香港等地聚集着大批的投机商人,他们不远万里从欧美运来了大批的货物,认为能够大赚一笔。然而这些努力大多是失败的。

    就在这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