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俗体字(第2/3页)

      张鸿功看着眼前的书生,淡淡的说道:“所以说,文字的作用一是为了传承,二是为了交流,并非用来显摆自己的才情。这定海码头不是文渊阁,进进出出都是普通民众。为了显摆自己才高八斗,这这码头上写让人看不懂的文字,那还不如不写。”

    这些都是张鸿功在训练营接受培训学来的话,现在他又如数家珍的卖弄给这些书生。

    张鸿功说一席话让在场的这些书生顿时嘴塞,胡举人连连点头,“大人高见,不过从左往右书写不知是何道理?”

    “本官港务局帮办张鸿功,欢迎大家来定海参加大明科举考试,从左往右书写是格物致知的需要。”

    “格物致知?”

    “是的,大家以后都会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交谈之中,众人得知张鸿功原是绍兴师爷,也曾做个前清的秀才,顿时觉得更加亲切。

    这些书生听说大明船坚炮利,赶来参加科学,也是想早早得到功名,有个从龙之功。但有人觉得大明才取一个州县,就开科取士,貌似太过仓促;也有人对大明兵力有少许疑虑。

    张鸿功天天在码头遇到这诸如此类的提问,他轻松自如的一一回答。

    经过一番详细登记,一位码头工作人员带着这些书生进入二号通道。沿着二号通道走大约五百米,这里过去是清军眷属生活区,现在改为士子接待站。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白燚带着几个工作人员,在这里忙碌了将近十天,经他们手进入定海城的四方学子已不下千人。

    胡仁沛、杨在田等人还没走进接待站,就听见接待大厅内好多书生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些书生也是今天搭乘船只来到定海,只是比胡仁沛他们早一步上岸。

    一个声音很是尖锐,“把功名与入仕分开,这不是莫名其妙吗,亘古未见有之!”

    这声音立即得到很多人的认同,“是啊,是啊。这秀才、举人、进士的学位授予全归大学,朝廷体面还在!”

    有人表示不同意见,“不然,按照这条例,大学归礼部国子监管辖,学位授予仍是朝廷所赐!”

    什么条例?!胡仁沛听到莫名其妙,他走到门口,抬眼扫视了一下屋内,貌似这些书生都有些寒酸相,至多是些酸秀才,没一个举人模样的。胡仁沛是道光二十六年(丙午科)的举人,他心中很是不爽,稍稍举一举手,口中念叨,“可有丙午科的同年?”

    屋内众人心知来了个举人,全都起身行礼拜见老先生,口称某某地方的晚生,忙不迭的给胡仁沛他们腾位子。明清时期,秀才、童生在举人面前都得谦称“晚生”,尊他们为老先生。

    胡仁沛听到那声音尖锐的书生是吴江秀才钟志成,心说这江苏吴江的儒生也赶过来了,大明气势很旺啊。他迈着方步昂然而入,几个书生趋步跟随。

    胡仁沛也不谦让,看着自己的随从整理好座位,一屁股坐了下来,“呃,原来都是浙东的朋友和小友!相见就是缘分,你们继续。”明清读书人称秀才叫做“朋友”,称童生是“小友”。

    杨在田等人不敢靠的太近,围绕胡仁沛松散的坐了下来。刚才那些书生没胆继续大声喧嚣,几个人一堆,几个人一堆,闷着头小声的嘀嘀咕咕。

    很快,有人过来倒茶,送上点心,给胡仁沛、杨在田他们每人也发了一本小册子。

    小册子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