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七章 宁波城(第2/3页)

    下,则为南洋,由定海而北上,则为北洋。南号商船只走南洋,北号商船只走北洋。由于太平天国的影响,传统的漕粮运送线路受阻。满清朝廷只得把漕粮改由浙江海运北上。

    1853年,浙东首次海运漕米入津。宁波300多艘沙船、卫船中的180艘被雇佣运送漕粮,其中北号一个商行能单独派出6艘船以上的就有11家。当年便由鄞县、镇海、慈溪三邑九户北号船商捐资10万,在宁波城外江东木行路建成了“辉煌煊赫,为一邑建筑之冠”的甬东天后宫和庆安会馆。

    城外江东刚刚落成的庆安会馆内,慈溪商人费纶鋕一下子就从座位上蹦了起来,“什么?定海城内的朝廷大军,一个上午就没了。你这消息当真属实。”

    “千真万确!”传信的伙计喘着气,“消息是从道台衙门传来的,刚刚有十多名巡检弓兵从岑港那儿跑来给道台衙门报信。现在宁波城已经城门紧缩,守城的绿营兵力全都开始加强戒备。”

    费纶鋕一屁股坐到椅子上,“那帮海上收税的家伙还真是什么明军,他们是从哪儿冒出来什么的家伙啊?!”

    “定海正对着宁波上海的航道,这帮明匪占住定海,这一片洋面就成了他们的天下,那我们北号船行怎么办?”一位船商愁云布满了额头,“甬江码头的秤手、斛手、杠、挑力夫、修船、制蓬、打索的工匠将近有一两万人,这么多人全靠这海上的买卖吃饭啊。”

    李也亭烟袋杆在桌子上敲击两声,“不要过于悲观,这帮明军对我们还是有益的,起码他们肃清了定海洋面上的海盗。”

    李容,字也亭,是镇海李家的子侄,李家是宁波镇海有名的大户。由于李也亭从小就对读书没兴趣,15岁那年被家里人送到上海学做生意,后经营沙船业,独资开设了久大沙船号,是最早经营沙船业取得成就的宁波商人之一。1853年是李也亭的船队率先北进,使浙江漕米首次海运至天津,开转漕于海之业。

    李也亭话音刚落,慈溪商人盛植管马上就应和道,“是啊,现在宁波这一带海匪已经很少了,红毛海盗也没了,就只剩下布兴有的广艇。”

    商人们纷纷议论,“没错,那帮红毛海盗也折在这贼军手上,红毛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海盗骚扰是小事啊,如果这所谓的明军封住南北航道,我们就没法进行漕运,这每年几十万两的雪花银全泡汤了。”费纶鋕心中恨恨,“这横跨重洋的红毛海盗真是没用,这明匪也对付不了,三条船奔袭贼军,结果一条船也没能跑回来,每年白白收纳我们二十万块银洋。”

    “费掌柜不要太过悲观,这明军比那红毛鬼好打交道。”李也亭放下烟杆,“我的船队与这明军打过交道,他们那什么海上警卫队专司海上收税,只要你交了这什一税,他们还是比较通情达理。”

    “你是说行款买个海上通道?”费纶鋕连连摇头,“既然说是明军,那他们一定是要争天下的吧。如果他们进攻宁波,我们停泊在甬江上的大大小小两百多艘船只,就会成为遭遇的池鱼。”

    费纶鋕的一些话让众船商全都紧锁眉头。

    看到大家愁眉苦脸的样子,有位年轻的商人叫了起来,“担心什么?别忘了还有朝廷。这漕粮关系到北京城的安危,关系到大清江山社稷。如果明军封锁航道,杜绝南粮北运,朝廷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