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零二章 相互试探(第2/3页)

    自己瞧不起的何氏家一个样,如何能嫁?杨氏抹泪,周采儿闹腾,加上权三老太爷提的那些无礼要求,让周老爷真觉得心烦意乱,族中颇有怨言。有族老认为,周采儿自己行差踏错,品行有亏,无论如何不能退亲,那么久就干脆一份嫁妆将人嫁过去,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后随便如何了,反正不能连累整个周氏一族的名声。杨氏如何肯?就是周老爷也不能明知道是火坑还硬要女儿跳,只是族老说得并非没有道理,权三老太爷一家住在周家侧院,天天上门游说,谁不心烦?不让他们过来,他们就大街上说去,真有些泼皮无赖的意思了。周家一门读书人,对待权三老太爷这样油滑的商人还真是没有办法,只能唉声叹气,整日愁容。这就影响到了周举人读书。按理说,拜祭完恩师之后,周举人就该回京安心读书备考,但家里如今这般情形,他如何走得开?也不忍丢下日益苍老的父亲独自面对这一切。杨氏无法之后,十多年来,第一次放下身段来求周举人,为了自己唯一的女儿,言明只要女儿能过了这一关,要她怎么样都可以,哪怕自请下堂,到庙里安度余生,将所有一切让给何氏也行。周家男儿皆是心软之辈,周举人也是如此,倒不希望杨氏自请下堂,让自己母亲回来接手这一切,毕竟这样对杨氏就太残忍,平心而论,这些年,杨氏对他也是照顾周到,嘘寒问暖,琐事半点都没有让他操心。上一辈的是是非非轮不到下一辈来议论,但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杨氏也是不错的。心软之下,周举人便想要跟蒙雁商量,是不是由蒙家出面,让权三老太爷家主动退亲,银钱方面,周家可以暗地里给权三老太爷家一些,毕竟这门亲事结得太仓促,他们双方并不太了解。新婚夫妻。难得丈夫软语相求。蒙雁也不是心肠冷硬之人,不得已就给蒙夫人写了信,也是觉得现在周家一致觉得这门亲事不能结,那么只要退亲成功,她就有一分功劳,至于之后如何,也怪不到她头上,结果蒙夫人回信却对此事只字不提,不免让周举人失望。蒙夫人可以只字不提,蒙雁却不能当没有这回事。对周举人解释:“相公。母亲不提,就是此事不好解决,权家是母亲娘家,若是母亲出面。跟娘家关系必然紧张。才定亲就退亲。对权家也有影响,让权三老太爷主动退亲,就是让他们承认自己有错。就算权三老太爷肯,族老也会有怨言的,燕城世家大族更是注重名声。”蒙雁说得在理,周举人只能叹息:“那怎么办?总不能让采儿妹妹就那么嫁过去,权三老太爷如今的样子你也看到了,分明是不讲道理的,采儿妹妹嫁过去,怎么能有好日子过?”这话蒙雁可不敢接,只能也是长长叹息一句,露出对周采儿的同情之色,她一个新媳妇,同情归同情,她能有什么办法?蒙夫人婚前还一直叮咛她,不可表现得太过能干,能干的女人身上担子也重,帮忙解决了一件事,第二件人家就会求上来,拒绝就是见死不救,所以要表现的稍微无能一些,新媳妇么,初进门很多事不懂才是正常的,横竖有平妈妈等能干的下人在,多数事情能帮着料理,周家还有杨氏在,杨氏应该也是能干之辈,可以解决的。周举人只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太多心眼,忽悠他对蒙雁来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但是杨氏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一日,杨氏找蒙雁说话。到底是婆婆,又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