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八十五章 风雪铁骑下江南(八)(第3/4页)

    想老和尚话锋一转,笑眯眯道:“不过去还是要去的,万一碰上有缘人呢?”

    袁左宗和徐偃兵面面相觑。

    徐凤年对此没有什么诧异神色,由衷惋惜道:“这次朝廷灭佛,原因复杂,我就不说这种糟心事了,但我真的希望大师能够给更多人说佛法。”

    提灯吃力的老和尚换了一只手提着油灯,心平气和道:“贫僧说不说佛法是一事,说给多少人听又是一事,有几人听进去佛法则又是一事。这天下有无佛寺,有无佛像,有无佛经,有无僧人,甚至有无佛,有无西天,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

    老和尚停顿片刻,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只看众生心中,有无那方寸地来搁置佛法,佛法在,寺在,僧在,佛在。没了佛法,哪怕天下众生皆是僧人,又有何益?”

    徐凤年点了点头。

    老和尚所说的这个道理有些大,但是大道理只要有给人落脚之地,就是真道理。老和尚嘴里的于方寸地放佛法,就是极大和极小之间的栖息地。以前徐凤年痛恶夸夸其谈的读书人,厌烦那些测字卜卦的算命先生,如今回想起来,大概都是因为受不了那种落不在实处的言语,尤其是前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像是反正道理我已经说与你听了,接下来如何做就是你的事情了。还是世子殿下的时候,徐凤年就对所谓的文人文臣意见颇大,只是在世袭罔替前后,哪怕有过两次入京不怎么痛快的经历,对离阳读书人的印象却越来越有所改观,这其中有王祭酒,黄裳,韩谷子,齐阳龙等等,这些是对北凉并不一味敌视的大人物,当然还有张巨鹿桓温这些对北凉一直存有削藩之心的庙堂砥柱,然后徐凤年就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始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等到年轻读书人愈发年长,阅历愈丰,一样能够成长为值得任何人敬佩的朝堂栋梁,一国风骨所在?

    法显和尚看了几眼徐凤年身边人,收敛了和煦笑意,淡然问道:“徐施主,北凉已经揭竿而起,是要决心造反了?”

    徐凤年摇头道:“不造反。”

    戴着皮帽不穿袈裟故而不显僧人身份的老和尚,有些讶异地哦了一声,继续问道:“王爷这是领旨平乱?”

    徐凤年仍是摇头道:“太安城的圣旨有是有,但我肯定见不到,大概现在卧病在床的两淮道节度使蔡楠,和经略使韩林都已经收到圣旨了。”

    老和尚皱眉问道:“那么广陵道需要北凉骑军帮朝廷大军平叛?”

    徐凤年继续摇头道:“不需要。如果需要,我身后就不是一万北凉骑军,最少也该加上两万幽州步军。”

    对话到了这里,袁左宗眯起眼,杀机深重。

    老和尚哦了一声后,面无表情地接连问了三个问题:“北凉在不在离阳版图?北凉百姓是不是离阳子民?北凉边军是不是离阳军伍?”

    徐凤年也是面无表情地点头说道:“皆是。”

    提着那盏油灯的老和尚站在夜幕中,沉默许久,问道:“敢问北凉王,离阳三任皇帝,可有无道昏君?”

    徐凤年笑了笑,“不但没有,且不管徐赵两家私怨,公允而言,凭心而论,离阳赵室三个皇帝,都是史书上屈指可数的有道明君,赵礼雄才伟略,犹胜离阳开国皇帝,赵惇治政之勤勉,容人之量,亦是千年罕见,赵篆志向高远,却无眼高手低之嫌,给他十年太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