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零九章 我从山中来,山风翻我书(第3/7页)

    最早在街道上露面的高士箐身旁,殷长庚那几人都已经到齐了。王远燃看到这些人,心情当然不能不复杂,去年自己父亲还是有望从张辅手中接过顾庐大权的一部尚书,但哪怕父亲不曾被平调外放到兵荒马乱的广陵道,那场名动京城的风波中,王远燃惹了赵淳媛揍了韩醒言后,仍是被父亲带去赵府外跪了半天。王远燃至今不觉得自己就错了,本就是赵淳媛这个薄情婆娘有负青梅竹马的自家大哥在先,结果跑去给那姓殷的当媳妇,说什么她与殷长庚是两情相悦,是她有愧王远燃那个长辈公认性情温和敦厚的兄长。其实还不是看到殷家仕途前程好,尤其是殷茂春要接任她爹的“天官”吏部尚书一职,赵右龄这老儿在吏部盘踞十多年,手握天下官员升迁大权,座位底下真没点屎?去中书省前当真能擦干净?王远燃如果可以,这个时候就想跑上去给那赵淳媛一巴掌,然后当着高家兄妹的面揭穿韩醒言的老底,你小子也就这点出息了,明明爱慕那个高士箐,却连说出口都不敢,只能乖乖按着媒妁之言娶那赵室县主。王远燃向来跟韩醒言关系不差,去年那一拳打在韩侍郎儿子的脸上,何尝不是哀其不幸怒气不争?

    王远燃最终视线停留在殷长庚身上,眼神与王晚弈看那北凉女子,如出一辙。

    殷长庚,好一个被所有人器重看好的天之骄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貌似都在一个人身上齐全了。世上当真有如此十全十美的年轻俊彦?王远燃不信,但是从赵右龄到元虢再到韩林,甚至是王远燃的爹王雄贵,这一大帮顾庐出身的永徽名臣,谁不对殷长庚赞誉有加。王远燃突然笑了,还真有一人跟自己英雄所见略同!而且是殷长庚打死都猜不出来的,那就是我离阳三朝重臣,坦坦翁桓温!王远燃这辈子怕的人不少,但敬重之人,唯有坦坦翁。所以当时坦坦翁要他滚去国子监闭门思过,王远燃直接拒绝了娘亲的挽留,老老实实就真滚去国子监收心养性了。在王远燃即将离开国子监的时候,已经有小道消息传出,坦坦翁有意退位让贤,而赵右龄或是殷茂春极有可能入主门下省,在暗流涌动之际,老人破天荒亲自到国子监见了一回王远燃,临行前,坦坦翁说了一番王远燃自认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言语,“臭小子,做人如翻书念经,莫说我这脖子都在黄土里的老头子,就是你爹王雄贵这个岁数,也是半截身子入土了,差不多把那书翻到末尾,已经翻不出花样来。但你这样的年轻人,不一样。古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不管多难念,你小子也该懂事了,要好好念,也要念好。之所以跟你废话这些,是我桓温年少时,也是你这般游手好闲的德性,但老话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不骗人。”

    王远燃当然清楚小真人吴士祯当时那种含蓄怂恿,别有用心。这不算什么,不说远处,只说近处的李长良宋天宝等人,哪个不是聪明人,如此“冒失”行事,皆是各取所需而已。能够混到他们这个层次,就算是出了名混账不堪的阎通书,也不是真傻。宋天宝要靠他阎通书的阎震春嫡孙身份扯起虎皮大旗,阎通书除了整整一年白吃白喝还白睡花魁,暗地里又为一向手头拮据的阎家进账了多少银子?至少二十万两!否则你以为阎老将军死后那个美谥能如此顺畅通过礼部大议?

    越是重新审视身边人,王远燃越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